各信用评级机构:
为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的规范健康发展,充分发挥信用评级的中介服务职能作用,中国证券业协会(简称证券业协会)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(简称交易商协会)就2025年第一季度债券市场15家信用评级机构1的业务发展情况、从业人员情况和自律管理动态进行了总结。有关情况具体如下:
一、业务发展情况
截至2025年3月31日,存续的公司信用类债券和金融债券发行主体共计5,625家2。其中,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、公司债(含企业债)、金融债发行人分别为3,065家、4,189家和505家。从主体级别分布看,AA级发行人占比分别为25.51%、38.74%和9.31%;AA+级及以上发行人占比分别为70.54%、51.47%和65.35%;无主体评级占比分别为1.47%、2.86%和0.59%。存续的地方政府债券共12,266只,AAA级占比97.11%;存续的资产支持证券共9,684只,AA级及以上占比44.53%3。
(一)债券评级及主体评级承揽量环比下降
一季度,15家评级机构共承揽债券产品2,609只,环比下降4.92%;共承揽主体评级2,200家,环比下降21.06%。分机构看,排名靠前的是中诚信国际与联合资信,业务量占比分别为33.92%和20.9%;其次是中证鹏元、东方金诚、上海新世纪和大公国际,业务量占比分别为13.02%、12.19%、6.07%和5.64%;其余评级机构业务量占比均不足5%。
(二)评级调整家数环比下降,正负面调整各半
一季度,评级机构共对15家发行人进行了19次评级调整(附件1),环比下降36%。正面调整8家,均为级别上调1个子级,中诚信国际上调家数最多,为4家,大公国际、联合资信、上海新世纪、中证鹏元各1家。
负面调整7家。分机构看,中证鹏元下调家数最多,级别下调4家,展望下调1家;中诚信国际、联合资信的级别下调分别有2家、1家;从幅度来看,中证鹏元在季度内分三次对1家发行人累计下调6个子级,联合资信在季度内分两次对1家发行人累计下调4个子级,其余均为下调1-2个子级(附件2)。另外,联合资信将1家发行人列入观察名单。
(三)更换评级机构后级别上调率环比微降
一季度,共有114家发行人变更评级机构4(附件3),同比减少22家,环比减少60家。其中8家发行人的新承做评级机构所给级别高于原级别,上调率7.02%,同比增加4.06个百分点,环比减少0.41个百分点。其中标普(中国)上调4家,占其承做更换评级机构发行人家数的100%;安融评级、安泰评级、普策信评和上海新世纪各上调1家,分别占其承做更换评级机构发行人家数的9.09%、100%、100%和16.67%。
(四)同一发行人级别不一致率环比基本持平
截至2025年3月31日,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共有902家发行人获得2个及以上评级机构出具的主体评级5,占存续债券发行主体的17.22%;其中64家6发行人的评级结果不一致,不一致率为7.10%,环比上升0.68个百分点。不一致的发行主体评级均相差1个子级,其中中诚信国际所评11家发行人主体级别高于其他机构,占比72.14%;安融评级、标普(中国)各10家,分别占比27.03%和47.62%;大公国际有9家,占比4.15%;联合资信有8家,占比2.15%;东方金诚、中证鹏元各7家,分别占比2.15%和2.15%;普策信评和上海新世纪分别有4家和3家,分别占比100%和2.05%;远东资信1家,占比3.57%。
二、违约率有关情况
从2024年各信用评级机构披露的非金融企业发行主体的1年期平均累积违约率8来看(附件4),多数评级机构的级别与债券违约率呈反向关系,但大公国际、东方金诚、中诚信国际、上海新世纪和中证鹏元所评AA级与AA+级的违约率出现倒挂。
三、从业人员情况和自律管理动态
(一)从业分析师总人数受机构数量减少影响有所下降9
截至2025年3月31日,15家评级机构共有分析师1,633人,同比减少89人,环比减少74人。从业经验在3年及以上的分析师占比为76.24%,同比提高11.08个百分点,环比提高1.37个百分点;5年以上从业经验分析师占比49.54%,同比提高2.5个百分点,环比下降0.43个百分点。2025年一季度,3年及以上从业经验分析师人均业务量为2.03个10。其中,中证鹏元人均业务量最多,为3.73个;其次是联合资信、大公国际和东方金诚,分别为2.44个、2.38个和2.13个。
(二)证券业协会就加强评级机构备案管理开展调研
2025年2月20日,围绕进一步加强评级机构从事证券服务业务备案管理等事项,证券业协会组织召开评级机构座谈会,充分听取行业意见,联合资信、东方金诚、中北联信评等机构参会交流。
(三)证券业协会召开评级机构专题座谈会
2025年3月4日,为落实证监会相关工作要求,证券业协会组织召开评级机构专题座谈会,会议深入分析我国评级行业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,聚焦推动行业健康转型、规范发展相关主题深入研讨。会议建议,进一步严格评级机构监管,深入推进重点、难点问题研究,探索构建符合中国国情、具有中国特色的评级行业发展路径。证监会债券司、中国结算、证券业协会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,证券业协会相关人员、资信评级专业委员会成员及代表28人参加本次会议。
(四)交易商协会评级专委会编写信用评级年度报告
2025年1月20日,交易商协会评级专委会召开专题会议,启动编写《中国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年度报告(2025)》,11家银行间市场信用评级机构参与会议。《中国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年度报告(2025)》分析了2024年我国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市场表现,并对离岸债、科创债、可转债市场评级特点,及合格外部信用评级机构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。
下一步,证券业协会和交易商协会将继续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,协同加强评级行业自律管理。信用评级机构应当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机制,不断优化评级技术体系,依法合规开展信用评级业务,切实提升评级质量和投资者服务水平。
附件1:
附件2:
附件3:
附件4:
附件5:
中国证券业协会
SAC_Communication
长按二维码关注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查看协会官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