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最新动态 > 2024年第三季度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机构业务运行及合规情况通报
最新动态
2024年第三季度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机构业务运行及合规情况通报
2024-12-0424

各信用评级机构:


为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的规范健康发展,充分发挥信用评级的中介服务职能作用,中国证券业协会(简称证券业协会)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(简称交易商协会)就2024年第三季度债券市场16家信用评级机构1的业务发展情况、从业人员情况和自律管理动态进行了总结。有关情况具体如下:


一、业务发展情况


截至2024年9月30日,存续的公司信用类债券和金融债券发行主体共计5566家2。其中,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、公司债(含企业债)、金融债发行人分别为3072家、4209家和511家。从主体级别分布看,AA级发行人占比分别为27.34%、39.65%和9.98%;AA+级及以上发行人占比分别为68.26%、48.87%和64.19%;无主体评级占比分别为1.60%、3.28%和0.59%。存续的地方政府债券共11513只,AAA级占比96.73%;存续的资产支持证券共9133只,AA级及以上占比55.80%3


(一)主体评级承揽量增长明显


三季度,评级机构共承揽债券产品3087只,同比下降2.65%,环比增长17.56%;共承揽主体评级2951家,同比增长70.78%,环比增长10.48%。分机构看,承揽量靠前的是中诚信国际与联合资信,占比分别为29.33%和27.94%;其次是东方金诚和中证鹏元,分别占比12.31%和11.18%,大公国际和上海新世纪业务量占比分别为6.58%和6.29%;其余评级机构业务量占比均不足3%。


(二)评级调整中六成是正面调整


三季度,评级机构共对37家发行人进行了49次评级调整(附件1),有2家发行人被列入信用评级观察名单,有1家发行人被调出观察名单。正面调整23家,其中级别上调22家,展望上调1家,级别上调均为1个子级;分机构看,中证鹏元、联合资信和东方金诚的级别上调家数较多,分别有6家、5家和4家。负面调整14家,其中级别下调9家,展望下调5家;大公国际级别下调家数较多,有4家。从调整幅度来看,有6家发行人下调幅度在2个子级以内;联合资信在季度内分三次对1家发行人累计下调7个子级,大公国际在季度内分六次对1家发行人下调11个子级(附件2)。


(三)更换评级机构后级别上调率同比微降


三季度,共有174家发行人变更评级机构4(附件3),同比减少14家,环比增加53家。其中5家发行人的新承做评级机构所给级别高于原级别,上调率2.87%,同比减少0.85个百分比,环比基本持平。其中标普(中国)上调2家,占其承做更换评级机构发行人家数的66.67%;中北联信评、大普信评和大公国际各上调1家,分别占其承做更换评级机构发行人家数的100%、50%和6.67%。


(四)同一发行人级别不一致率环比基本持平


截至2024年9月30日,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共有924家发行人获得2个及以上评级机构出具的主体评级5,占存续债券发行主体的16.60%;其中60家6发行人的评级结果不一致,不一致率为6.49%,环比减少0.33个百分点。不一致的发行主体评级均相差1个子级,其中东方金诚所评12家发行人主体级别高于其他机构,占比73.52%;大公国际、中证鹏元各10家,分别占比4.33%和2.77%;联合资信有9家,占比2.42%;安融评级、中诚信国际各7家,分别占比14.89%和1.34%;上海新世纪和标普(中国)分别有4家和3家,分别占比2.58%和27.27%;大普信评、普策信评各1家,分别占比50%和100%。


(五)个体信用级别中枢维持在aa-级


信用评级机构按照《关于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》要求,在评级报告中披露个体信用状况和外部支持。个体信用状况8分布于aaa级至c级,主要集中在aaa级至a-级7档,占比91.83%;级别中枢aa-级,占比19.79%,环比基本持平。外部支持提升档数最高9档,主要集中在0-5档,占比94.04%。


二、从业人员情况和自律管理动态


(一)评级人员数量稳定,3年以上从业经验分析师占比同比明显上升9


截至2024年9月30日,16家评级机构共有分析师1694人,同比增长41人,环比减少11人。从业经验在3年及以上的分析师占比为72.96%,同比提高14.28个百分点,环比提高2.58个百分点;5年以上从业经验分析师占比49.29%,同比提高6.64个百分点,环比提高0.32个百分点。2024年三季度,3年及以上从业经验分析师人均业务量为5.14个10。其中,中证鹏元人均业务量最多,为9.42个;其次是东方金诚、联合资信和上海新世纪,分别为7.56个、6.29个和5.22个。


(二)证券业协会专委会开展专题研究


证券业协会资信评级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根据2024年委员会重点工作及分工,分别围绕跟踪评级、评级机构公司债券涉诉案件、证券评级行业生态、评级机构合规内控建设、提升评级机构国际话语权等专题开展研究,充分发挥委员会平台功能,加强重点问题研究,提出相关政策建议。


(三)交易商协会强化评级监测与合规管理,加大监管自律协同


2024年8月,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分行、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联合交易商协会、证券业协会对评级机构开展现场检查,加大合规监管检查力度,提升监管自律的协调统一。2024年以来,交易商协会加大对评级上调、更换评级机构上调等情形的监测,并约见谈话评级机构25家次、现场问询评级机构1家次,了解评级调整理由和评级模型使用情况,要求相关评级机构严格落实评级自律管理规范,充分披露级别调整依据,保障评级独立、客观,不得开展级别竞争。此外,交易商协会就城投企业风险变化、评级模型适用、评级客户结构分布等,对信用评级机构开展调研,及时了解市场变化和机构业务发展动态。


下一步,证券业协会和交易商协会将继续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,协同加强评级行业自律管理。信用评级机构应当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机制,不断优化评级技术体系,依法合规开展信用评级业务,切实提升评级质量和投资者服务水平。

附件1:

附件2:

附件3:

附件4:

注释:

[1] 统计范围包括安融信用评级有限公司(简称安融评级)、安泰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(简称安泰评级)、标普信用评级(中国)有限公司(简称标普(中国))、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(简称大公国际)、大普信用评级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大普信评)、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(简称东方金诚)、惠誉博华信用评级有限公司(简称惠誉博华)、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联合资信)、上海资信有限公司(简称上海资信)、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(简称上海新世纪)、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(简称远东资信)、北京中北联信用评估有限公司(简称中北联信评)、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(简称中诚信国际)、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(简称中债资信)、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中证鹏元)和广州普策信用评价有限公司(简称普策信评)。

[2] 由于地方政府债券、资产支持证券只有债项评级,无主体评级,因此存续发行人及主体评级分布仅统计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、公司债(含企业债)、金融债市场情况。

[3] 无评级的次级档占比38.10%。

[4] 统计变更评级机构的企业在评级出具日的级别变动情况,数据来源于评级机构的报备资料。变更评级机构包括新增评级机构。

[5] 统计委托评级结果。

[6] 同一发行人被多家评级机构出具级别,且各机构间级别不一致的,不重复计算。对中债资信的AAA+和AAA-级别,纳入AAA级进行统计对比。

[7] 占比=评级高于其他机构的主体家数/其所评获得多个评级的主体家数*100%。

[8] 考虑到各信用评级机构的个体信用状况符号和外部支持幅度不同,对各家机构评级对象加总统计,未对多评级的发行人进行去重。多数评级机构的个体信用状况采用小写符号aaa至c表示,与最终评级进行区分。

[9] 本部分数据来源于评级机构报备资料。

[10] 人均评级作业量=本季度出具评级报告主体家数/3年及以上从业经验分析师人数。

[11]  统计含相关债券的担保机构。

[12]  在季度内被多次下调级别的发行人,按照季度初和季度末的级别变动情况统计。

中国证券业协会

SAC_Communication



长按二维码关注

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查看协会官网


点我访问原文链接